魚躍前滾翻
課時教學計劃(1)
執教者 許德俊
|
學 校 |
江蘇省東臺中學 |
年 級 |
高一年級男生 |
人 數 |
42人 | ||||
|
學 段 |
水 平 五 |
教學內容 |
1.復習原地魚躍前滾翻, 2.學練行進間魚躍前滾翻。 3.協調性組合練習 | ||||||
|
教 學 目 標 |
1.進一步熟練滾翻技巧的動作技能,了解原地與行進間魚躍前滾翻不同要求與動作要領,建立完整的技術概念,初步掌握全程動作技術。 2.發展協調、靈敏、柔韌能力,增強基本體能和相關的身體素質。 3.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 ||||||||
|
重 點 難 點 |
先躍后撐 — 團身滾翻 躍和撐的結合與瞬間空中展體 | ||||||||
|
程 序 |
學 習 內 容 組 織 教 法 學 練 活 動 主 要 策 略 |
運動負荷 | |||||||
|
時間 |
強度 | ||||||||
|
開 始 準 備 部 分 |
1.成四列橫隊集合:宣布課的任務;學習目標與學練要求;檢查出席情況和見習生安排。 2.行進間向右轉——走(成四列橫隊練習)。 要領:動令落在右腳上,左腳向前半步,腳尖向右約45度,身體向右轉90度,左腳不轉動,同時出右腳向新方向行進。 3.徒手操8節(將四列橫隊分散成體操隊形練習)。 動作名稱:活動手指、手腕、踝關節;頸部運動;擴胸運動; 腹背運動;腰部運動;上、下肢協調性練習;跳躍運動;30米加速跑×2 要求:動作輕松協調有節奏感。 |
9 |
小 | ||||||
|
基 本 教 學 部 分 |
一、復習前滾翻(2次) 1.講解練習方法與要求。 方法:組織6個小組練習, 要求:團身滾翻,動作連貫、協調成一線。 2. 練習隊形見(圖一) 3.巡回指導、小結評價。 二、原地半蹲魚躍前滾翻(3—4次練習) 1.完整示范,講解動作要領,練習方法與要求。 動作要領:蹬、躍、撐、滾。 練習方法:分組練習、相互保護與幫助、學生展示。 練習要求:自主練習與探索、相互學習與幫助,先跳后撐、 滾翻連貫、動作協調。 2. 練習隊形同(圖一) 3. 巡回指導、語言提示、集中評價。 三、原地跳起越過橡皮筋 — 魚躍前滾翻(4—5次練習) 1.完整示范,講解原地跳起越過橡皮筋的動作要領,練習方法與要求。 動作要領:原地向前上方躍起、瞬間展體、收腹依次越過橡皮筋、撐墊接團身滾翻。 練習方法:采用二根立柱連接橡皮筋的設置,提高魚躍前滾翻的技術難度。 練習要求:具有勇敢、果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勇于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2.將原來的6個練習小組合并成4個小組(增加墊子厚度) 3. 巡回指導、語言提示、學生展示、集中評價。 四、行進間跳起越過橡皮筋 — 魚躍前滾翻(4—5次練習) 1.完整示范,講解行進間跳起越過橡皮筋 —魚躍前滾翻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 動作要領:助跑接雙足踏跳的連貫與協調,起跳后空中瞬間展體與收腹過橡皮筋連貫性,撐地后迅速屈臂接滾翻 練習方法:依據個體條件與要求,可自行調整橡皮筋的高度,加強相互間的保護與幫助過程。 練習要求:同上。 2.練習隊形同上。 3.各小組推薦2 – 3名學生回報展示 4.巡回指導、語言提示,集中小結與評價。 五、發展協調性能力組合練習 1.徒手協調性練習(4×8拍×2) (1)上下肢配合練習(2)反口令練習 2.示范、要求、口令、點評,四列橫隊分散成體操隊形練習 3.踢踏舞(雙足完成1---2個組合節拍,練習時間分鐘) 4.講解練習的意義、方法與要求,完整示范。 練習方法:采用分散與集中、自主探索與相互糾正、個體展示與小組展示的練習過程。 練習要求:激發興趣、動作協調、節奏感強。 練習隊形:同上 5. 巡回指導、語言提示,集中小結與評價。 |
3 6 8 8 8 |
小 小 中 大 中 | ||||||
|
放 松 小 結 部 分 |
1.徒手操3--4節 2.小結、評價 |
3 |
小 | ||||||
|
練習密度預計 |
39%—42% |
場 地 器 材 |
立柱8根、橡皮筋4根、 墊子12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