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高一年級舉行作文競賽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作為一名生藥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藥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從1955年進入中醫研究院來,她幾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愛的事業中,將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回饋給黨和人民。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樣本,先后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歷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藥炮炙經驗集成》的主要編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發現青蒿素,作為防治瘧疾的一線藥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并且在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戰斗中產生了長遠的醫療福利”。拉斯克基金會如是說。
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崗位上大有作為,并最終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或許我們可以從她說過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科技工作者,是不該滿足于現狀的,要對黨、對人民不斷有新的奉獻。”
請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近日,高一年級為慶祝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激發同學們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刻苦學習、勤奮進取的熱情,舉行年級“慶祝屠呦呦獲得諾獎”為主題的作文競賽。參考高考閱卷方式,語文備課組“背對背”閱卷,再請其他年級資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