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命名大會,昭示傳統校建設將進入新一輪發展時期。回顧我校20年傳統校創建歷程,頗有感觸。通過各種資料及體育檔案的收集、整理和比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培養和輸送體育后備人才方面的獨特功能顯而易見。故而撰此拙文,以求拋磚引玉。
一、前言
體育項目傳統校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體育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它既是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競技體育訓練體制中一個基礎工程。它既對廣大青少年兒童實施早期專項啟蒙和基礎訓練,又鍛煉了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健康體魄,促進他們從小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同時它也為我國競技體育輸送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又為我國群眾體育造就大批社會體育骨干。所以不少學者將傳統校的建設,稱為全民健身戰略和奧運爭光戰略的結合部,普及與提高的結合點。
然而,在傳統校的建設當中,人們往往偏重于普及,忽略了傳統校在培養體育后備人才中的作用。拙文試圖從我校20年傳統校建設的實踐,進一步說明傳統校在培養后備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相關的對策。
二、比較
1、我校傳統校建設前后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對比。我校是從1984年開始先后創建兩個傳統項目。到現在整個活動經歷了20個年頭。從表一至表三,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校建設前后培養體育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的明顯變化。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前后輸送體育人才統計表
表一
|
年代 |
體育院校 |
優秀運動隊 |
其他 |
備注 |
|
1949-1983 |
17 |
4 |
2 |
|
|
1984-2004 |
66 |
22 |
12 |
|
注:其它指省以上體育干訓班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等。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前后培養等運動員統計表
表二
|
年代 |
健將級運動員 |
一級運動員 |
二級運動員 |
|
1949-1983 |
0 |
2 |
12 |
|
1984-2004 |
1 |
11 |
33 |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前后在各級比賽中成績統計表
表三
|
年代 |
亞洲冠軍 |
全國冠軍 |
全國前八名 |
省冠軍 |
|
1949-1983 |
0 |
1 |
3 |
7 |
|
1984-2004 |
1 |
6 |
17 |
21 |
2、我校在全市培養體育后備人才中的比重。在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過程中,我校緊緊圍繞傳統校評比的各項指標,逐條分解、逐項落實。強化培養和輸送體育后備人才的意識。在向省(軍隊)優秀運動隊和高校運動隊輸送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抓好常規建設和普及工作的同時,體育教研組側重抓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經過20年的努力,我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體育人才。表四是我校各個時期段兩個輸送
輸送體育后備人才工作實績及所占比重的統計表
表四
|
年代 |
輸送體育院校 |
輸送優秀運動隊 | ||||
|
全市 |
我校 |
% |
全市 |
我校 |
比重% | |
|
1984-1987 |
28 |
12 |
43 |
7 |
4 |
57 |
|
1988-1995 |
38 |
20 |
53 |
10 |
7 |
70 |
|
1996-1999 |
33 |
16 |
48 |
8 |
5 |
63 |
|
2000-2004 |
31 |
18 |
58 |
8 |
6 |
75 |
|
合計 |
130 |
66 |
51 |
33 |
22 |
67 |
的工作實踐及各占全市的比重,從一個方面說明傳統校在培養和輸送人才方面的獨特作用。
3、從傳統校評比指標來看,后備人才培養的比重逐漸加大。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合頒布的《傳統體育項目學校評定辦法、標準及評分》(以下簡稱《評分》)。經過20年的運作、檢驗和調整,《評分》越來越完善,操作性越來越強。從《評分》的幾次修改和調整來看,每次都無一例外地加大了培養和輸送體育后備人才的分值。特別體現在“加分因素”的部分中。由此進一步從制度上、管理上突出了培養和輸送體育后備人才在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上的作用。
三、對策
如何提高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和輸送的效益,是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的生命力所在。如何選材,如何育材以及如何送材是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重要環節。
1、選材的技巧性。要想抓好輸送,就得抓好輸入。在運動員選材工作中,作為一個基層學校不具備體育部門或者是體育學校的條件和可能,定期進行全市性運動員選材。20年來,我們堅持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是借助多年來已經形成并富有成效的體育教研網進行選材。鄉鎮學校的體育教師是選材網絡中主體,我們向他們定期發放有關項目的選材目測標準。像最近獲得亞洲賽艇冠軍的王衛濤、原省男籃魯小猛都是通過這個網絡選中的。二是通過全市各個片的運動會進行選材。過去,我們的一些教練大都利用全市運動會進行選材。當然,這是一個選材的方法,一是方便、二是省力,但是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四、五個鎮召開的片運動會常常會冒出許多原始的好材料,他(她)們有著良好的體型和潛能,但由于缺乏早期的訓練,他(她)們的技術不一定成熟,成績不會很好,很難有機會進入全市的大賽,容易成為漏網之魚。從80年代后期,每逢片運動會,我們都派出選材小組下去,效果很好。像原省擊劍隊的王世銀、原省男籃的王衛兵和省自行車隊的吳海兵,都是從片運動會上選中的。
2、輸送的科學性。我校雖然是田徑和籃球傳統校,但在培養和輸送后備人才方面并不僅僅局限在這兩個項目上。田徑是一切項目的基礎項目,運動員發展的可塑性很強,籃球項目拓展的空間很大,與排球、擊劍、劃艇等項目關聯性和相容性都很強。我們在因材施教的原則上堅持因材施送,客觀分析他們的身體形態、綜合素質和各項生理指標、生化指標及神經類型,選擇最佳發展方向和輸送方向。同時,及時了解和掌握接收單位緊缺人才和需要更新人才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表五是我們20年來輸送的各個項目的運動員的統計,充分體現了科學性的所帶來的效果。
輸送省優秀運動隊各個項目統計表
表五
|
原訓 項目 |
田徑 |
籃球 | |||||||
|
輸送 項目 |
田徑 |
自行車 |
摔跤 |
柔道 |
曲棍球 |
籃球 |
排球 |
擊劍 |
劃艇 |
|
輸送 人數 |
3 |
3 |
1 |
1 |
3 |
3 |
1 |
1 |
6 |
3、輸入的靈活性。在積極推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同時,學校的整體實力逐漸加強。90年代初我校進入省級重點中學,90年代末又跨進國家性示范高中行列。隨著社會對教育資源的選擇性的擴大,如何解決傳統校體育特長生錄取的綠色通道,這在過去、現在和今后都是一個難題。90年代我們的政策是:凡是達到選材標準的苗子,加分錄取;如加分后仍沒有達到招生分數線時,則按統一規定處理。如特長生個人三年比賽成績達到入校時規定或進入優秀運動隊時,將部分或全部返還擇校費用。目前,雖然入校的門檻越來越高,但是傳統校特長生的綠色通道依然暢通。所不同的是,用獎學金的形式替代了返還費。而且相關規定更加完善和縝密,具體操作更加透明和方便。
三、結論
1、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工作創舉,它已經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從學校體育的工作層面上看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最佳落腳點,從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的角度上看,它是全民健身和奧運競技兩個戰略目標協調發展的基點,同時,它又是體育和教育兩個部門“體教結合”的亮點。
2、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已從最初的“出成績、出經驗、出人才”的指導方針向“出人才、出成績、出經驗”方面轉化。從我國參加近兩屆奧運會選手的分布來看,常規項目運動員的啟蒙階段大多來自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在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方面功不可抹,而且隨著傳統校建設步伐的加快,這種功能將會日益凸現。
3、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建設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它不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部。體育教學工作仍然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打課題。與傳統校建設同期起步的我校“男女分班、體能分組”及稍后實施的“一主多選”的體育教學模式,為全面完成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發展學生體育才能的總體目標作出了努力;同時,也為建設高水平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打好基礎。
4、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在天津聯合命名了百所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命名國家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這是20多年傳統校建設史上的第一次,它標志著我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將步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的組織者和承擔者將共同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