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為落實本年度第四季度的扶貧工作,受校長、黨委書記鄒施凱委托,副校長謝謙云率領東中幫扶工作組赴時堰鎮,再次落實對結對貧困農戶的幫扶事宜。
在稽東村和新稽村,謝謙云向村部領導詳細了解了東中結對的20個農戶減貧脫貧的基本情況,目前的生活狀況。雙方就扶貧的“一戶一策”和精準幫扶管理進行了深入交談。
謝謙云表示,東中黨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進展,保證幫扶對象有更多的獲得感,是落實我市扶貧辦、上級黨委精準扶貧工作的目標。從稽東、新稽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分析,他們都是由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子女贍養等原因導致的。村部扶貧對象精準,目前采取的措施到戶精準,因戶派人也做到了精準。“一戶一策”的貫徹,在操作上需要我們在一定時期內,共同給予物質上的關懷和幫助。
隨后,東中黨委一行11人分組分三個小組,前往結對家庭的門戶,向貧困戶送去了關懷。每到一戶,幫扶人員即掃描農戶的二維碼,在幫扶手冊記錄有關情況,送上慰問金,與幫扶對象合影,受助農戶在手冊上簽名確認。幫扶人員在每戶通過“陽光扶貧”APP定位上傳了對該戶扶貧的實時信息。
在離開時堰鎮時,謝謙云對村領導強調,稽東、新稽兩村對低收入人口的精準識別等基礎性工作,為我們做好扶貧提供了切實的依據。東中黨委將持續關注這些貧困戶,協同村部鎖定幫扶對象,對他們加強動態管理,并通過第三方信息平臺監督好扶貧工作。
東中黨委把“互聯網+扶貧”的動態管理模式帶到村頭,充分體現了扶貧工作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方便了扶貧工作“應進則進,應扶必扶”的考核要求。下一步的扶貧工作,東中將就扶貧模式作出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力爭為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發揮更大效能。